十年風雨同舟行,一副弱肩挑重擔
10年前,只有25歲的河北姑娘吳健芳,帶著小女孩的純真,走進岳西縣冶溪鎮一個叫駝龍山的地方,迎接她的是綿延的大山、泥濘不堪的泥土路、幾戶稀落的鄰居、只有五間磚瓦房的家,還有年邁的婆婆和拄著拐杖的公公。然而她沒有畏懼,毅然選擇留了下來。時間一晃過去了十年,如今吳健芳的孩子已經9歲,丈夫在外打工,她守著這個家,成了一名留守婦女。
10年來,留守大山的吳健芳,毅然挑起家庭的重擔。吳健芳的婆婆淚眼婆娑地告訴筆者:“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兒媳,健芳比兒子對我還親。她到我家10年,家里家外田里地里,都是全靠她一個人,這孩子在我家吃了太多苦!”。吳健芳的公公有眼疾,行動不便,為了減少公公磕碰受傷,吳健芳每天做好飯菜端到公公面前,一天三頓,一年四季,從不耽擱。
當了解到吳健芳已經有9年沒有回過河北娘家,筆者很是震驚,“你不想念父母親嗎?”,這句話仿佛戳到吳健芳的痛處,她一時竟哽咽住了,“怎么會不想家呢,做夢都想回家!可是路途遙遠,回趟家來回至少要十天半個月,孩子又還小,公婆都需要人照顧,我實在是走不開”。常言說:“客人不斷行家路,女人不斷娘家路!,這個姑娘為了這個家,在大山里堅守了10年,實在令人動容。
十年無悔孝敬雙親,一雙勤手奮力脫貧
筆者來到吳健芳的家,幾間磚瓦房雖老舊,但客廳內整潔清朗、窗明幾凈,家具擺放得整齊有序。公婆衣著整潔、滿臉洋溢著幸福,可見被吳健芳照顧得很好。
吳健芳家是危房戶,村里給他家安排了危房改造項目。為了節省開支,房子從地基到選材、裝修,她都一手打理。她白天給師傅們打下手做小工,晚上等公婆、孩子熟睡了以后,就點著燈開始搬磚、篩沙,準備第二天的用料。每一筆錢,她都精打細算,節省下不少開支。
吳健芳非常勤勞能干,除了照顧家里兩位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她還發展了致富產業,其中有養殖家禽家畜和種植產業。一些不能插秧的田地,她也都栽上了茶葉,每年茶園里的除草、施肥、修枝、采摘等,她這個外來的媳婦做的一點不比本地媳婦差,F在,家里的新房子也做起來了,眼見這個家一天比一天好起來,她說公婆健康快樂是她最大的心愿。
十年無私扶貧弱,一顆公心惠眾鄰
吳健芳擁有一顆善良無私的心,她的家庭條件不好,丈夫在外,她就成了這個家的頂梁柱,可是再困難,她從來沒有過“等、要、靠”思想。在去年低保評議時,她家被評上低保戶,而吳健芳卻跑到村里,主動提出讓給組上一戶患精神病家庭。她說家里有困難自己能解決,這個低保名額還是留給更加需要它的家庭。
難得的是,在駝龍山這位女子心中,不只有她的家庭,還有社會,有人間大愛。她到哪,哪里就會充滿正能量。她關心社會,熱心公益,她是大山村的巾幗志愿者,積極配合村防汛、防火、關愛留守兒童、移風易俗等各項工作,她操著一口不怎么標準的冶溪方言,幫助宣傳政策。
村里的人都說吳健芳這個年輕的小媳婦是一個對家有愛,敬上有德,于夫有情,治家有方,待客有禮的人。這也是社會所需要的正能量。
面對筆者的稱贊,吳健芳露出靦腆,“我只是在盡自己該盡的責任,我剛來到這個陌生的地方,鄰里鄉親對我都很好,很照顧我,只是我做得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