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1996年的韋音是我縣一家民營?漆t院的年輕護士。今年8月,參加工作僅三年的她懷揣著一顆大愛之心,在親朋好友的支持和鼓勵下,勇敢地為一名外地幼兒無償捐獻造血干細胞,用凡人善舉讓患者重獲新生,成為我縣首位女性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韋音所工作的醫院位于我縣小池鎮105國道旁,在旁人看來這個民營醫療機構并不起眼。但在今年8月份,因為該院一名90后女護士韋音的凡人善舉,這所醫院受到社會上更多人關注。記者了解到,韋音是2019年正式入職的,之后一直以一名普通護士的身份堅守在診療第一線。平日里,韋音雖然性格內向、說話不多,但任勞任怨、勤勤懇懇的工作態度還是讓這個初來乍到的小姑娘贏得了同事們的認可和稱贊。
韋音的同事李光利說:“韋音對待醫院里的病人很有愛心,跟同事們相處得也很融洽,無論是入院的患者還是身邊的同事都很喜歡她!
醫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韋音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對于一些社會公益活動,她也是積極主動參與。一次無償獻血活動,血站醫務人員向捐獻人員介紹了中華骨髓庫和捐贈造血干細胞的有關情況,在醫務工作者的本能驅使之下,她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聯系方式,隨后經過一系列的身體檢查化驗程序之后,韋音順利成為了中華骨髓庫的志愿捐獻成員。而也正因為這次登記入庫,韋音與遠隔幾百公里外的一個新生幼兒產生了生命交集。
韋音說:“今年2月份我接到省紅十字會電話,說有一個5歲的孩子患有白血病,需要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正好與我的干細胞型號相互匹配,工作人員問我是否愿意進行捐獻,聽到這個消息后,我回想到平時接觸到的很多被病魔所折磨的患者,我對他們的處境感同身受!
捐獻還是婉拒?經過一番考慮之后,韋音果斷地選擇了前者。然而,當她興奮地向家人談論起此事時,韋音的父母卻陷入了深思,對于女兒的決定他們有著自己的擔心。
韋音父親韋文和說:“韋音一回家就跟我們說過捐贈骨髓的事,一開始有點顧慮,因為孩子還沒成家,她回家也和我們很說了幾回,我和她媽就商量,孩子既然有這樣的愛心,我們也就支持她。但是我們也問了醫生和其他人,他們說這個事基本上沒有后遺癥,我想著她也是學醫的,她自己都說沒問題,我們肯定就雙手支持,救了一個人這也是獻出一份愛心,作為父母的更要支持她了!
有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韋音開始按照相關要求,堅持合理飲食、注意鍛煉身體,緊鑼密鼓地啟動捐獻前的各項準備工作。經歷了七個月的等待,今年8月23日上午八點二十分,在省立醫院專家和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從韋音身上抽出的造血干細胞混懸液,由第三方機構火速帶至患兒醫院。韋音回憶,當時自己的左右兩臂分別被扎了一針,血液從右臂緩緩流出,經過血細胞分離機,又從左臂慢慢流回體內。在此過程中,她始終保持躺臥姿勢,不能翻身、不能抬手臂,近兩個小時的采集讓她疲憊不堪,但她依然咬緊牙關堅持著,最終順利地完成捐獻全套流程。
回到家鄉之后,韋音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鮮花和掌聲隨之而來。但一向低調內斂的她依然保持著內心的平靜,居家休養了半個月之后就重返單位,依舊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無聞地工作著。
來源:太湖新聞網